首页 关于杏彩 杏彩注册 网站建设 电商设计 杏彩体育 杏彩登录
QQ联系
电话联系
手机联系
QQ联系
电话联系
手机联系

城市定制型商业医保遇冷?2023惠民保迎挑战

发布时间:2023-06-13 18:21:46
发布者:杏彩体育管理员
浏览次数:83

  自2015年深圳首尝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下称“惠民保”),到2022年全国惠民保产品纷纷落地,七年间,全国已经有29个省份、直辖市推出了共计263款惠民保产品,覆盖参保人群超过2.98亿,成为我国多层次医保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也为参保群体中的弱势(中老年大病患者)减轻了负担。

  2023年惠民保进入第八个发展年头,这一可从个人医保账户缴纳的普惠型补充商业医疗险却迎来了新的挑战。

  观潮财经发现,作为惠民保运营主体的商业保险公司而言,今年对于惠民保的投保宣传却少了很多声音,以上海“沪恵保”为例,作为全国推广力度最大、参保人数最高的城市,在疫情三年间,沪恵保的宣传往往提前数月就已经开始,而太保寿险、国寿、平安养老、新华人寿、建信人寿、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太平养老等八家机构作为“共保体”的商业保险机构们,今年似乎集体失声了。

  从医保账户中花数十元或者数百元买个安心,对于绝大多数惠民保参保人而言,并不会产生心理负担,这也是惠民保在数年间迅速崛起并且参保人急剧扩展的根本原因。然而今年,无论是中青年城市人群还是中老年风险人群,却发现自身的个账流入资金“变少”了。故而民众对于投惠民保也变得谨慎起来。

  这一切,跟新近国家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国家医保局印发了《建立健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有密切的关系,在上述两份文件中,主要目标是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调整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结构,增加的统筹基金主要用于门诊共济保障,提高参保人员门诊待遇,推动职工医保门诊保障由个人积累式的保障模式转向社会互助共济保障模式,减轻群众特别是退休人员的门诊医药费用负担。

  观潮君整理发现,在上述两个文件的指引下,各地对于个人医保账户每月资金地划入做出了两个“调整”:第一是原来由单位划入医保个人账号的资金将不再划入,而是统筹基金,用于支付职工普通门诊费用;第二对于退休人员改革后个人养老金划入个人账号的比例将会降低。

  目前城市定制型商业医保遇冷?2023惠民保迎挑战,各省份都已就职工医保个人账户改革实施细则发文,尽管个人账户的划入都在“缩水”,但幅度并不完全一样。

  针对在职职工的个人账户,各省份的大体方向基本相同,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8%)计入统筹资金,而职工个人缴纳的2%计入个人账户。减少的部分就在于:原本单位缴纳的8%中,会有部分计入个人账户,现在这部分,计入到统筹账户了。

  针对退休人员个账的划转方式,部分省份是按照比例划入,每个月向个人账户划入全省市基本养老金平均水平的2%~3%;也有像广西、湖南、安徽等地,是按照当地数据测算后采取定额,规定向每人每月划入70-120元不等金额。

  变化的地方在于:改革前,退休人员个人账户的划入比例与养老金挂钩,是其个人养老金的5%左右。现在过渡到定额划入、定额标准与地区改革当年的人均养老金挂钩。

  这些变化对惠民保的续保造成一定影响,根据观潮君采访多位一线城市普通白领阶层人士的想法,过去几年花一两百元买惠民保的人群极有可能今年不会选择继续参保。

  “我的个账本身就没几个钱,再扣除一部分,我觉得不划算。而且在我们这个年龄段,发生重大疾病的机率毕竟并不大,而且市场上消费型的医疗保险那么多,在互联网渠道我可以花几十块钱就可以得到一年内较高的保障,我为什么额外还要动用的医保账户的钱去买惠民保呢?再说一旦发生重大疾病,在报销额度上惠民保和其它消费型医疗保险也有冲突的地方,所以今年可能不会参加投保。”4月20日,上海一位参加惠民保的白领小陈这样表示。

  不过对于中老年来说,不论医保个人账户的资金如何变动,能够拥有一份额外的保障抵御大病风险,仍然是有必要的。

  同样是上海参保人的郑阿姨就称,六十多岁的老公去年做了切除肺结节微创手术,由于参加了沪恵保,在最后结账的时候还报销了一两万块钱,所以会继续购买惠民保。

  但是对于城市惠民保承保的“共保体”——保险公司而言,年轻参保群体的激情消退,将使得惠民保的赔付支出压力巨大。

  观潮君也以沪恵保为例,根据官方发布的2021年首年沪恵保运营情况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7月1日,沪恵保总保费收入为8.49亿元,累计赔付超7亿元,照此计算,沪惠保的赔付率已经达到82%。这其中还不计入沪恵保的运营成本,如果加上运营成本,“共保体”商业保险机构基本无利可图。

  而2022-2023年的沪恵保运营数据尚未公布,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沪恵保运营情况的数据则备受关注。

  上海城市定制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首年总参保人数超739万,售价统一为115元,首年参保率高达38.49%,这对于基本医保参保人数约1900万的上海来说,相当于不到3个上海人中就有1人投保了沪惠保,创下中国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首年参保人数之最。

  不过到了2022年7月,数据同样显示,沪惠保2022版投保人数尽管突破500万人,但是并没有达到首年的超700万人,其中还有新市民超70万人。

  “这其中有去年上海疫情封控的原因,另外一个在经济恢复的过程中,我们还是注意到上海新增外来人口增速在降低,如果要吸引新市民投保,难度很大。”上海一家沪恵保共保体成员相关人士也指出。

  根据上海市统计局今年3月发布的最新人口数据显示,2022年末上海常住人口为2475.89万人,其中户籍人数为1469.63万人,外省市户籍人口为1006.26万人;常住人口比 2021年末的数据减少了14.44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应对参保主体人群减少的趋势,2022年的沪恵保还开放了新市民参保,除了全体参加上海市基本医保的在保人员、参加上海市市民社区医疗互助帮困计划的人员外,在上海部分大型企业(试点物流配送、外卖快递等保供平台企业)工作并参加当地基本医疗保险的务工人群也可参保。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惠民保产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引起业界代表、委员的关注。据观潮君了解,在绝大部分城市的惠民保项目中,参保率不足15%,且2022年出现了大幅下降;在参保人群上,惠民保对于年轻人、健康体吸引力较弱,惠民保人群结构有持续恶化风险。

  作为惠民保及相关政策推动者之一的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就表示,惠民保最大的风险,是出现“逆向选择死亡螺旋”。

  而逆向选择死亡螺旋,就如本文上述内容所指由于种种原因,参保的健康人群陆续退出,剩下的患病人群数量较大,使得惠民保整体赔付率就会越来越高。当赔付率升高后,保司就会提升保费来弥补亏损,而保费的提升也会使得健康人群逐步退出参保,由此呈现一个螺旋下降的过程。

  一位商业健康保险领域资深人士也指出,惠民保目前在各地按照“一城一策”的方式落地,一旦面临“逆向选择死亡螺旋”后,会对当地医保部门的公信力产生影响。

  2022年,亏损人身险公司数量增加6成,近半公司陷入亏损。在整体经营承压的大环境下,低保费、高赔付率的惠民保业务也给险企带来较大压力。

  事实上,在当前阶段来看,2023年惠民保市场出现了“寒潮”,无论是参保群体还是商业保险机构,都不再大力宣传当地的惠民保投保政策,这是否意味着惠民保的逆向“死亡螺旋”已经显现,能不能依靠更多的政策和手段来化解,也只有看市场的发展。